|
年代:1599年 --1655年 国籍:中国 释智旭(1599~1655),字素华,自号’八不道人“,晚年又称”藕益老人“,明末高僧。江苏吴兴人,俗家姓钟,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(1599)。智旭少年时代,就写文章反对佛教和道教。十七岁时,他得读宏的《自知录》和《竹窗随笔》等书,才知道自己以往的谤佛是错误的。于是就将自己写的《辟佛论》之类的文稿焚毁了。二十岁时,他听别人诵《地藏经》,萌脱俗想。二十四岁正式出家取名智旭。二十五岁在云栖寺受比丘戒,二十六岁又受菩萨戒,曾研究律学,对其他各宗教应研究何宗,他拿不定主意。于是就贤首(华严)、天台、慈恩(唯识)等宗在佛前拈阄,他拈到了天台宗。后来他对天台教观虽然进行了研究,但不愿意作天台宗的子孙。因为当时各宗派之间门户之见很深,彼此不能团结一致。 智旭三十五岁时,他认为比丘生活太难。于是就在佛前燃香,舍比丘戒,退作菩萨沙弥。关于这间事,他晚年曾回忆说;”曩觉比丘多惭,退为求寂。“他愤世嫉俗,不愿与不屑者来往,因而遭到一些人的嫉恨,视他为”异物“,甚至把他看作”寇仇“。这说明他的人际关系不太好,性情孤僻。所以他的一生,主要是关起门来从事著述。晚年住浙江灵峰,世称灵峰大师。清顺治十二年(1655)逝世,终年五十七岁。 据《新续高僧传》卷九《智旭传》载:智旭著述有四十余种。智旭本人在《棱伽义疏》后《自序》中也承认自己的著述“颇多”。他在世时,就有《闽游集》等书行世。他逝世以后,其弟子将他的所有撰述辑成《释论》和 《宗论》两大类。《释论》包括以下各书: 《阿弥陀要解》一卷、《大佛顶玄文》十二卷、《准提持法》一卷、《金刚破空论》(附《观心释》二卷、《心经略解》)一卷、《法华会义》十六卷、《妙玄节要》二卷、《法华纶贯》二卷、《斋经科注》一卷、《遗教解》一卷、《梵网合注》(附《授戒法、学戒法、梵网忏法问辩》一卷)八券《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笺要》一卷、《羯磨文释》一券、《戒本经笺要》一卷、《毗尼集要》十七卷、《大小持犍度略释》一卷、《戒消灾经略释》一卷、《五戒相经略释》一卷、《沙弥戒要》一卷、《唯识心要》十卷、《八要直解》八卷、《起信裂网疏》六券、《大乘止观释要》四券、《大悲行法辩讹》(附《观想偈略释》、《法性观》、《忏坛轨式》三种)一卷、《四十二章经解》一卷、《八大人觉经解》一卷、《占察行法》一卷、《礼地藏仪》一卷、《教观纲宗并释义》二券、《阅藏知津》四十四卷⑤、《法海观浪》五卷、《旃珊录》一卷、《选佛谱》六卷、《重订诸经日诵》二卷、《周易禅解》十券、《辟邪集》二卷。 智旭的上述著作共四十二种一百八十卷。他的《宗论》,即《灵峰宗论》三十八卷,收入智旭一生所有杂著。 智旭的著述中,《阅藏知津》是一部极其重要的书。这是智旭一生阅藏的笔记。其中对 《藏经》有分类、有目录、有提要,对每一经、律、论都有说明,如一经的同本异译、卷数、版本等,还有评语。他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写成这部书。对希望阅藏的人来说这是一部难得的参考书。 明代僧人学术思想的共同特点是,主张性性相融会,禅、教、律并重,以及三教同源或三教一家等。智旭也是这样的思想。他甚至认为儒、释、道只是名称上的不同,其理则一。不过这也是当时的思想潮流,并不奇怪。智旭在实践上是归向净土的,所以有人尊他为净土宗九祖。 |
版权所有:法门寺 www.famensi.cn www.法门寺.cn
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陕(2022)0000016
地址: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 邮编:722201 陕ICP备06006501号-1 法门寺网络中心 QQ:76940583
电话:0917-5254002(客堂) 0917-5256955(佛学院教务处) 0917-5254154(佛协) 传真:0917-5254146 邮箱:fms@famensi.com
若有缘:供佛、供佛指舍利、布施、斋僧、佛事者请径汇款此帐户。 户名:扶风县法门寺 帐号:26310801040000214开户行: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分理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