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代:1011年 --1083年 国籍:中国
释净源(1011-1083),宋代的华严学者。泉州晋水(今福建晋江)人,俗家姓杨,生于宋大中祥符四年(1011)。净源出家受戒之后。,到各地参访学习。他在五台山从承迁学《华严经》,后又从横海明覃学唐代李通玄著《新华严经论》。回到南方之后,从长水子睿学《楞严经》、《圆觉经》和《起信论》等。净源曾先后任泉州清凉寺、苏州报国寺和杭州祥符寺住持,最后任钱塘慧因寺住持。他一生努力弘扬华严教义,被各方学者推为“义龙”。
华严宗在唐武宗会昌灭法之后,章疏及有关文献几乎一佚失殆尽。因此这个宗派已经衰微至极。宋朝初年,长水子睿有意复兴,但是缺少资料,他曾以贤首的宗旨为主撰写《楞严经疏》十卷。净源的子睿的弟子,真正中兴华严的任务落在他的肩上。
宋哲宗元祐元年(1086),高丽僧统义天入宋求法,连续四次向朝廷上表,要求从中国高僧学习华严宗教义。当时朝中负责招待外国来客的是杨杰,他就将义天送到净源所住的慧因寺,以便他从净源受学。义天来华时,带来了原由中国传人高丽的《华严经》章疏,净源看到这些失而复得的文献,当然喜出望外。义天学习回国之后,又派人于元祐二年(1087)送来用金粉书写的三种《华严经》译本,共一百八十卷,即东晋佛驮跋陀罗译的六十卷《华严》、唐代实叉难陀译的八十卷《华严》和般若译的四十卷《华严》。如此珍贵的写本净源特为修建华严阁珍藏之。元祐三年(1088),诏改慧因禅寺为“教”寺,作为永弘《华严》的道场。但是就在这一年,净渡却去世了,终年七十八岁。
在宋代,研究华严的有四家,即子睿、师会、希迪和净源。但有人说子睿不在四大家之列,因为他所在时代是宋朝初年,华严宗的章疏等文献资料尚缺乏,四大家的出现,只能是在他以后。所以他不是四大家之一。所说的四大家,除师会、希迪、净源之外,另外一家是道亭。究竟何种说法正确,有待查考。
据有关资料记载,净源是名符其实的华严学者。他的著述。初步统计,有以下各种:
《仁王经疏》四卷、《原人论发微录》三卷、《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》一卷、《佛遗教经节要》一卷、《法界观门助修记》二卷、《金狮子章云问真解》一卷、《华严普贤修正仪》一卷、《圆觉经道场略本修正仪》一卷、《首楞严坛场修正仪》一卷、《肇论中吴集解》三卷。
此外,净源还有钞、科、序、赞多种。
研究佛学,贵在有自己的独到见解,净源做到了这一点。他认为〈大乘起信论》的作者马鸣应该是华严宗的初祖。理由是杜顺和贤首(法藏)都采用了《起信论》如来藏思想体系。他说:“帝心(杜顺)冥挟《起信》集三重法界(指法界观)于前,贤首(法藏)显用论文(指《起信论〉述六门还原于后”。这就是说,杜顺的三重法界观和贤首(法藏)的妄尽还源观,都是参考《起信论》如来藏缘起思想而建立的。由于净源毕生哄传华严学说,鼓后人称他为华严宗的“中兴教主”。
版权所有:法门寺 www.famensi.cn www.法门寺.cn
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陕(2022)0000016
地址: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 邮编:722201 陕ICP备06006501号-1 法门寺网络中心 QQ:76940583
电话:0917-5254002(客堂) 0917-5256955(佛学院教务处) 0917-5254154(佛协) 传真:0917-5254146 邮箱:fms@famensi.com
若有缘:供佛、供佛指舍利、布施、斋僧、佛事者请径汇款此帐户。 户名:扶风县法门寺 帐号:26310801040000214开户行: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分理处